一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
60W字,接近40小时才读完。小说实际上的主线为杀父这么一件事,这么多字实际上在小说中的时间线估计一个月不到。
小说中印象比较深的点有“一个蒜头”、“一斤榛子”、“宗教大法官”、以及最后部分的公诉人与辩护人的交锋也很精彩(犯罪的心里解析是一把双刃剑,不同的刃有不同的解读)。
从全书来看,宗教大法官一章是全书的最高峰,值得已读再读。
二、宗教大法官
下面是阅读宗教大法官一章时的记录:
宗教大法官一章讲述“耶稣重返人间,令亡者复活、残者痊愈,但竟然遭到宗教大法官的扣押。夜班更深的时候,九十多岁的大法官悄悄走进地牢,对耶稣说:‘你不能再说任何话了,你说的话已经写在那本书上(指《圣经》),你已经把统治的权力交给我们……你认为人类应该拥有自由,可是几百年来我们发现自由带给世界的是混乱,人们需要的是面包,于是我们开始管理人类的自由,分发给他们面包。你拒绝了魔鬼的诱惑不向人们展示奇迹,我们恰恰相反;你不愿意以权威统治世界,我们做到了;这么多年来,我们早已抛弃你,跟随了他(撒旦)。’”
陀氏“宗教大法官”那一段主要讨论的就是一个问题:人是否应该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?
上帝希望把绝对的自由赋予人们,然而能够“掌控”自由的却是极少数。
《宗教大法官》一章借助宗教大法官对耶稣的控诉,讨论了神性与人性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、背叛与宽恕、以及绝大部分人无法掌控自由。耶稣为了让人获得绝对的自由,自由的选择信仰,宁愿钉死在十字架上也不愿意显示神迹。
失去“人性”失去很多,失去“兽性”失去全部!
“没有上帝的自由通往自我毁灭,没有自由的上帝通往自我奴役,上帝与自由是一体化的。”
自由极少数人能掌控自由,绝大部分人选择被宗教大法官奴役而换取稳定以及唾手可得的面包
不是所有人都爱自由,甚至有些恐惧自由,他们宁愿交出自由来换取眼前的面包。在生存面前,自由太遥远。失去自由,失去很多;失去面包,失去所有。
人民不爱上帝,只爱上帝的面包。然而,作为万能的上帝,只想给人民唯一的自由,甚至自由选择信仰的自由。
人们信仰的并非信仰本身,而是奇迹。
宗教大法官一章不仅具备哲学价值,还具备现实意义。下面就是一些现实意义层面的思考。
三、生活&工作思考
关于生活:
- 人人都想要自由,学生时代不想要人管,但是能够自驱成长的却是极少数
- 获得真正的自由往往也是有条件和代价的。条件之一就是要求极强的自我约束力,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,为什么而活。代价之一就是要忍受“孤独”。
- 一些人理解的自由为可以放飞自我,无拘无束;个人理解的自由更多的是内心的自由与平静。
- 在人生长河中很多当前觉得天大的事都是小时候,要避免精神内耗。
关于工作:
- 自驱力与目标感强的人需要多给空间和舞台;不那么强的人需要明确目标以及给到挑战,让团队与个人都拿到结果实现共赢。
- 在工作中,注定是不可能是“自由”的,需要具备最基本的职业素养,为岗位职责要达成的目标负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