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论
01 | 导论:回归本质做产品
1、现在,理想汽车已经有4款产品,团队也已经超过两万人。站在今天的角度去回顾和总结,帮助我们走到现在的产品方法论,只有特别简单的两条:
第一条,关注用户价值,超越用户需求;
第二条,把组织也当产品来做,用组织的成长来支撑产品的成长
2、关注用户价值,超越用户需求。
手机普及之前,很多有绳电话的用户会提意见说,希望电话绳加长一些,因为他们打电话的时候,喜欢到处走。但是,今天我们都知道,如果电话公司真去加长电话绳,就算加到10米,用户最后也会抛弃你,而去选择购买手机。因为用户真正的需求,不是更长的电话绳,而是打电话的时候可以自由走动,不受空间限制。手机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案。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什么?真正的用户价值,一定是帮助用户解决了某个问题,或者完成了某项任务,而不是仅仅提供了某个简单的功能。但很多产品经理,特别容易把用户提出的方案,也当成他们的需求。这也是每个产品人都知道的那个经典理论,用户需要的不是钻头,那是他们自己的方案,他需要的其实是墙上的那个洞,甚至是他想挂上去的那幅画。所以,在理想汽车,我们会顺着用户提出来的方案,去找他内心更底层的动机成因,从而创造性地去满足用户最底层的需求。
3、打造组织产品:对抗惰性、惯性和无知。把团队组织也当成一个产品来打造
- 打破惰性:个人层面靠好的工作习惯,组织层面靠流程。
- 打破惯性:过去怎么干、别人怎么干不重要,唯一重要的是,要想超越用户的需求,什么事儿是必须干的。
- 对抗无知:什么是无知?当我们向前探索产品的新可能,进入“无人区”时,会遇到的挑战。这个时候,最大的难点在于,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。①借助一下“它山之石”,拓展学习的范围,不把视野局限在汽车行业。②在组织内部,建立一种积极反思的氛围。
模块一:产品战略
02 | 定位:怎样找准产品的用户群?
1、规划产品定位的时候,我们特别容易有一种惯性,就是总想找一个更加大众的“市场定位”,让用户群更大一点。但结果往往是,更大众的“市场定位”,没有带来更多销量,反而让产品淹没在大量竞品中。
2、我们想来想去,有一个维度,之前一直没人提,那就是用户的人生阶段。一个人从开始工作,到成家立业,再到生儿育女,赡养老人,不同的人生阶段,需要车来帮助他完成的任务,其实是不一样的。以价格作为纵轴,人生阶段作为横轴,我们就找到了一个做汽车市场细分的新方法。
3、找到差异化定位还是不够,这个定位还必须对应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,作为一个行业的后来者,我们不可能在一个负增长的市场中取得成功。
4、在判断市场空间的时候,不要只看细分市场的规模,更要看到趋势的变化,优先去找正在上升的细分市场,远比找到眼前规模最大的细分市场更加重要。
5、总结:
- 第一,找市场定位,首先是一个差异化的问题。如果你是后来者,不要轻易去抢占别人占领的定位,后来者追赶先行者,会非常费力。
- 第二,除了差异化的定位,你还需要看市场空间。在市场空间方面,不要光看存量规模,更要看变化趋势,当存量市场布满了竞争者的时候,我们就可以率先选择那些还没有很大,但正在高速增长的市场。
- 第三,找到差异化定位,找到了增长的市场,还需要看机会。所谓机会,就是用户的需求,现有的产品还没有充分满足,仍然有产品创新的空间。那样,才有我们发挥的空间。
03 | 品牌:怎样和用户建立产品共识?
1、很多产品人,包括我自己,都对品牌可能会有一些误解,认为品牌就是名声,只是好产品的结果。但最近几年,我对品牌有了不一样的理解。我意识到,品牌本身,其实是我们跟用户建立的一种共识,这种共识主要围绕三个问题:我们是谁,我们为哪些人服务,我们能为他们创造什么样的价值。
2、第一个经验,在回答我们是谁的时候,不要光考虑,我们想成为谁,也要考虑,我们擅长什么,也就是自己的竞争优势。
3、第二个经验,在回答为谁服务的时候,你可以结合我们上一讲定位的思路,逐渐聚焦。
- 第一个问题,谁才是这个产品真正的使用人群?
- 第二个问题,这是不是一个高速增长的用户群?
- 第三个问题,这个用户群,有没有购买力和购买意愿?
- 第四个问题,这个用户群,我们能不能触达到?
综合这些维度,我们才能想清楚,我们到底为谁服务
3、第三个经验,在回答提供什么价值的时候,我有一点要特别提醒你,就是最后提炼的答案,要简单直接,不能存在歧义。
4、总结:
- 第一,品牌不是名声,而是回答你的产品到底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。所以,在产品动工之前,就得想清楚品牌。
- 第二,准确定义品牌,要清楚回答三个问题:我们是谁?我们为谁服务?我们创造什么样的价值?
- 第三,在回答这三个问题的时候,要考虑几个维度:你面向的是不是高速成长的用户群,自己干有没有竞争优势,你的答案是不是清晰可识别,团队和用户对品牌的想象是否是一致的。
- 第四,自己定义清楚品牌之后还不够,你还需要在产品设计和在用户触达的过程中,让用户感知到,这样才能够跟用户真正达成共识。
04 | 文化:怎样确保内部的统一?
1、怎样把这些不同领域的人凝聚在一起,高效地协作呢?这个最底层的工具,就是企业文化。
2、文化这个词,很多人可能觉得有点虚,它也不能拉高你做产品的上限,但在关键时刻,正是文化,决定着你的产品底线。
3、文化不是缺什么补什么,而是从团队经验里去提炼。
4、真正的文化,是提取出团队过往经历中,那些曾经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东西,放大它,强化它,让它们支撑我们走向下一阶段的成功。
5、无论做什么事,我们每个人都先在内心主动跟这些行为准则对齐;如果大家对一个事看法、想法不一致,那么,对着这三条行为准则来讨论。按照这个行为模式来工作,你会发现,团队的协作效率会变得出奇的高。
- 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;
- 做正确的事,不做容易的事;
- 先做到60分,再去做100分。
6、品牌向外,跟用户取得共识;文化向内,跟团队取得共识。
7、总结:
- 第一,不要团队一组建,就强行规定一个文化,而是要沉淀一到三年,有了共性的要素显现之后,再来总结和提炼。
- 第二,文化不是缺什么补什么,而是提炼团队过去之所以成功的共性要素。很多人总以为下一步成功需要新的能力,实际上,坚持你本来就有的基因,更重要。
- 第三,文化需要团队共创,这样大家才能真正形成共识:这是团队共同要遵守的文化,而不是老板一个人的一厢情愿。
- 第四,文化的真正落地,在于具体事件上的真实对照。团队永远不会看老板说什么,而是看老板怎么去做。所以,一定要在具体事件上,跟大家反复讨论甚至辩论,厘清概念中的灰度认识,帮助团队建立感性的文化共识。
- 第五,很多时候,做选择题才能把问题理清楚,理不清楚,很可能是因为你只给了团队一道对错题。对错没有共识,选择才有共识。
05 | 产品标准:怎样定义产品是好是坏?
1、产品标准的三个维度:安全感,价值感和向往感。
2、突破行业惯性的基本方法:做产品的人,要从行业视角,切换到用户视角,把自己放置到真实的使用场景中去,这样,其实你很容易发现,惯性中包含的不合理之处。
3、那做一款产品,到底什么叫价值感?价值感,就是面对你的目标用户群,他们花同样的钱,买到的功能和体验,是不是对自己最好的,而不是汽车厂商自己刷出来的存在感。
4、怎么去提升向往感?核心就在于,要想办法让产品,能够唤起用户心中向往的场景。
5、让用户有向往感,关键还是看,你对用户使用场景的洞察,是不是足够接近本质。
06 | 团队标准:怎样打造高效协同的产品团队?
1、怎么把这些天南海北的人才捏合在一起,形成“理想汽车”的团队?经过摸索,我的方法是三个动作,分别是统一度量衡、嵌入流程、培养成年人。
2、产品四步法,也就是在讨论任何产品问题之前,先谈这四步,避免“经验主义”横行:
- 第一步,问用户:用户是谁?他们的真实需求到底是什么?
- 第二步,问自己:作为企业,我们自己的诉求到底是什么?
- 第三步,设定目标:设定出来目标,以及符合目标的具体的规划。
- 第四步,预估结果:定义目标如何来衡量,根据结果来倒推开展工作。
3、要选择工具,不仅要看工具好不好,更关键的是,要看它跟你的团队文化、跟你的团队期待,是不是匹配的。
4、工具也是有价值观的,我们在选择工具的时候,也需要根据团队的基因,选择匹配的工具,才能进一步激发团队的互信和互相的认同。
5、嵌入流程、僵化执行,就可以确保团队的每一个人的底线,变得越来越高。
6、专业技能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,你得先是一个成年人。一个专业技术再好的“巨婴”,也很难跟团队一起打造出好的产品。但一个成年人,是可以自己来定义目标和问题,去不断挑战极限的。
7、总结:
- 第一,要把一群人捏成一个团队,首先要做的是统一度量衡,让团队的每一个人在共同的世界中思考问题。但请注意,工具也是有价值观的,你需要根据你的团队的文化,选择匹配的工具。
- 第二,真正要让团队依靠工具,在能力上获得提升,还要僵化地去执行。不能自以为自己是聪明的人,就可以跳过某些步骤、某些流程。所以团队标准,要嵌入到工作流程中,让团队没法绕开。
- 第三,在理想汽车,我们选择人才的核心标准,是一个有解决问题能力的成年人。为了实现这一点,我们借助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套培训体系。
模块二:从0到1
07 | 体验:怎样打造超越用户预期的体验?
1、要想做出好的产品,就不要去区分,需求是大众需求还是小众需求,而是要判断是否是高频。
2、权衡机会:所谓机会,就是看哪些需求,竞争对手还没有很好地去满足,或者市场上现有的解决方案,还存在完善的空间。
3、我们讲原子级的对标,并不是说去堆积功能、比参数,这里面的核心还在于,怎么合理地运用成本,给用户带去最大化的体验提升。
4、新技术,固然能够让用户兴奋,带来一些体验的升级。但是,如果不能够解决新技术带来的问题,结果有的地方加了一分,有的地方减了三分,那整体的体验反而是下降的,相当于是做了无用功。
5、我们评估自己产品有没有做好,也是看用户使用频率,频率越高,给用户创造的价值就越大。
6、与高频原则相配合,我们还考虑机会,也就是跟竞争对手去做充分的对标,在竞争对手没有做好的地方,下更多的功夫。此外,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,也需要把握务实的原则,不能是提升一种体验,却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麻烦。
08 | 用户:怎样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?
1、我们都听过上个世纪亨利·福特说过的那句话:你问一个人想要什么,他肯定说,想要一匹更快的马,而不是汽车。
2、少做一对一访谈,多做多人共创。什么叫少做访谈?除了刚才讲的“表演”的问题,也因为单独聊的时候,一般都需要一来一回地提问,自然而然就成了产品经理在做引导,我们就很容易错过那些我们自己也没想到的需求。
3、不要直接问用户有哪些需求,而是先让他回忆场景。
4、就某个具体的功能来谈时,我们也不要问用户具体的方案,而是问他感性的期待。
5、共创会不需要现场得出结论。共创会的目的,是让用户充分地表达。收敛结论,以及最后做选择题,都是产品团队事后需要去做的事情。
6、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,是做产品的基本功。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,不能太依赖于用户调研。理想汽车摸索出来两个窍门:第一,不要做一对一访谈,而是要做共创;第二,少问,多观察。收集完用户需求,必须还要有一个验证的过程。怎么验证呢?就是看场景是不是足够真实,执行是不是足够彻底。
09 | 技术:怎样选择产品的实现路径?
1、做产品选技术,我想跟你讲的第一条原则是,技术要服务于产品价值。
2、选技术要取长补短:从根本上讲,增程方案,其实就是把油和电两种技术取长补短。
3、在做选择的时候,应该从用户的价值角度出发,而不是政策和技术本身。看到一个失败的结果,也不要惯性地认为此路不通,而要分析对方的关键问题,我们就能从中发现创新的空间。
4、怎么选择技术路线,稍微总结一下,我们主要讲三个原则:
- 第一,做选择,首先要考虑是不是最好地实现产品价值和用户价值,一定得是自己的目标用户,而不是泛泛的所有用户,要避免刻意求新,迎合热点。
- 第二,即便是选择,也不是非此即彼,是可以组合、取长补短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看别人的经验,不管是成功经验,还是失败经验,都要分析背后的现实条件和关键问题。
- 第三,选择也要结合自己的资源能力,考虑成本、效率。请注意不是最低的成本,而是最优的效率,一个产品让用户付出更少的成本,获取更大价值的综合能力。
10 | 定价:怎样设置有竞争力的价格?
1、理性:产品价值
产品价值=产品力÷产品价格×产品质量。产品力越强,销量越好;产品价格越低,销量越好;产品质量越好,销量越好。
2、感性:用户感受
- 心理价位,并不完全取决于产品的成本,还得看用户在心里怎么定义这个产品的位置,是一个功能品,还是情感的寄托,还是身份的象征?同一类型的产品,在用户心中的定位不同,用户愿意花的钱也不一样。
- 对于汽车这样有身份象征的产品,定价要考虑到用户的感受,不能跟他们的心理价位相违背。
3、企业的经营需求
- 有健康的毛利率和造血能力,是一家汽车企业的核心基础能力
- 保证20%的毛利率,也是我们考虑定价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
4、总结:产品的定价,是产品力的理性计算、用户感受和企业需求三者之间的平衡,需要综合考虑。
- 第一,给一款产品定价,你一定要诚实地评估,先精确地做好数学题,在价格区间内,做到产品力最强。
- 第二,定价也不是越便宜越好,要把握用户心里的微妙感受,跟心理定价保持一致。
- 第三,定价也必须评估企业长期经营的需求,薄利多销或者烧钱补贴,不一定适合超大规模的行业
模块三:从1到10
11 | 复盘:怎样让爆品从偶然成为必然?
1、复盘要有效,关键把控三点:复盘的目标、复盘的流程,以及复盘会怎么组织。
2、目标:把经验变成能力
3、不应该是基于过去的结果做功过赏罚,而是就“以后怎么可以做得更好”讨论出共识。
4、对照计划来复盘
5、任何产品、任何功能,在策划阶段做PEA分析,都必须明确六个要素:
- 一,解决什么问题:发起这个流程的人,必须拿出具体的依据,说明自己要解决的是个真问题。但凡不能证明是个真问题,在评审流程中都会被打回去。
- 二,目标要求:必须说明白,用户是谁,不能有歧义;同时也明确,希望用户通过这个产品或者这项功能,获得怎样的体验,也就是目标。我们强调,这个目标,一定要是可以从用户嘴里说出来的,不能只是我们自己的描述。
- 三,方案描述:既要有实现后的功能表现,又要有实现的具体方案。
- 四,风险与评估。这里的重点在于,对于可能的风险,要有预案。
- 五,资源评估:包含研发资源、开发费用、授权费用,以及研发的具体周期等等。
- 六,运营指标:要有数据化的运营指标,指标要和达成的目标之间有准确的关系,而每一个指标,应该有一个事先的预期。
6、总结:
- 复盘的第一要务,是总结上一款产品的优势,把成功经验沉淀下来,千万不能把复盘开成批判会。
- 第二,要对照计划中的目标、数据指标来复盘。在理想汽车,我们有自己的产品工具PEA,结合自己的产品、业务特性,在产品启动前,就规划清楚的目标和指标,在复盘时,我们可以直接对照PEA中的计划和路径来复盘,这样复盘就有了明确的抓手。
- 第三,开好一个复盘会,最重要的是CEO或者一号位自己先重视起来,你先严格遵守复盘的纪律,才能带动每个人在复盘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。
12 | 节奏:怎样完成产品的从1到10?
1、创业起步,你需要思考的只是怎么完成产品的验证,实现最小的商业闭环。
2、在还没有获得产业链规模优势、技术优势的时候,把这些长板做到天花板水平,是我们赢得下一个阶段入场券的唯一捷径。
3、不能顺着惯性看,应该讨论的是,未来市场究竟有多大?市场的拐点什么时候到来?所谓拐点,就是赢家通吃,败者退场的时间点。
4、从1到10阶段,目标制定的新逻辑,从惯性到必要性。这个阶段又应该怎么匹配资源?这里又要感谢王慧文,他跟我们讲了一个大原则:宁可准备过度,不要准备不足
5、对于淘汰赛来讲,准备过度,也许会造成一些资源浪费,但是浪费是非常有限的。而且,如果有机会回头看,你永远觉得当时的打法偏保守,投入的资金和资源远远不够
6、总结:
- 在从0到1的阶段,制定目标的思路应该是,把自己的长板做成行业天花板;匹配资源的逻辑应该是,集中力量办大事。
- 到了从1到10的阶段,制定目标的逻辑就要变化,不能基于惯性,而要基于未来在淘汰赛中活下来的“必要性”,而匹配资源上,宁可过度匹配,也不要不足。
13 | 流程:怎样提升做产品的系统能力?
1、从0到1阶段,产品少,团队规模小,这个时候更需要像“游击队”一样,快速灵活。可到了从1到10的阶段,产品一多,收入规模上千亿,就应该是“集团军”作战,流程问题就会成为妨碍公司持续打造爆品的最大障碍。
2、什么叫用户价值流?简单来讲,就是回到我们强调过无数遍的那个老问题,明确用户到底是谁,然后从用户的角度倒推,模拟和重现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真实体验流程。一切的内部流程,都要跟用户价值流一一对应。
3、基于用户价值流,我们就可以重新确定,哪些流程是真正必要的,这是提升流程效率最关键的一步。
4、把最佳实践产品化、标准化,然后落实在流程上。
5、是最近一两年,理想汽车做流程建设的三点心得。到这里,我们这一讲的主要内容也就讲完了,我们来总结一下,流程给我们带来了三个好处:
- 第一,帮助我们修建了面向复杂业务的高速公路。虽然高速公路是规矩最多的道路,但是高速公路也是运输效率最高,事故率最低的道路,这意味着我们从创造价值,到向用户传递价值的效率变得更高。
- 第二,流程帮我们建立了一套非常好的训战体系。只要经过基础的培训,每个驾驶员都知道如何在高速公路上去行驶。每个人都能掌握从洞察、到目标制定、再到协作执行、最后复盘成长的完整能力。哪怕是一个刚毕业的校招生,都可以获得快速的成长,而不需要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。
- 第三,流程帮我们建立了互锁的机制,相比之前我们使用的OKR,从对齐到互锁,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。从信任制,变成了契约制,是团队和团队之间的契约,也是每个人和团队之间的契约。大家制定目标的时候,可以真正地相互挑战;在具体做事的时候,又可以毫无保留地密切协作,实现共同的目标。
14 | 门店:怎样提高触达效率?
1、为什么依然必须靠门店卖车?低频大额的消费品,用户决策成本非常高,决策的周期也更长,需要实际去体验产品。对于新品牌而言,往往需要体验多次才能做购买的决策。
2、回归销售工作的本质,只有两个大的模块:一个是获客,一个是转化。获客的手段包含开店、推广、活动、外展、买销售线索等。转化的手段包含降价、促销、招人、提高激励等
3、怎么提高直营店卖车的效率?我们有两个核心的办法:
- 一是快速开店,要减少SKU,建立培训考试的体系,以及准备好数字化的系统。
- 二是“收”和“放”要平衡,直营店要坚持,但是还必须给门店自主权,培养“省长”(理想汽车门店的省级负责人)和店长的经营意识。
15 | 利润:怎样提高经营效率?
1、什么是原子级的拆分?这是我们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,就是把各项数据,拆分到一个不能再拆的最小单元上。每个原子都是健康运转的,那整体下来,就是健康的。
2、比如一个产品专家,要支付给他一份在行业水平之上的工资,需要一个月卖出多少车。他一个月要卖出多少车,根据转化率,他需要负责多少次试驾,对应需要拿到多少客户线索。一直测算到,他要处理这些线索、安排试驾,需要的工作时长是多少,是不是符合正常标准。
3、虽然理想汽车一直强调要超越用户需求,但是,回到咱们最开始说的,咱们要看用户价值。我常跟公司的同事讲,如果你用了过度冗余的东西,但并不能创造出实际的产品价值,那只是你在自己刷存在感,或者说你跟这家供应商关系好,否则没法解释,为什么你要加一个对用户没有明确价值的功能或者零部件上去。
4、总结一下,这一讲我们讲了怎么来管控利润率。具体来说,你要注意以下几点:
- 第一,在做预算预估的时候,要对每一个环节、每一个链条和每一个节点上的人,进行原子级的拆分,这样才能让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,可以及时发现问题、及时调整。
- 第二,实际生产过程中,可以通过提取最佳实践的方式,把控生产环节的每个指标,通过最佳实践的共享,让生产链条、销售链条上的每一个人,都能向最佳实践靠拢。
结语
16 | 结语:成长才是第一驱动力
1、掌控自己的命运,挑战成长的极限。
2、不能因为我们吃到第8个包子就吃饱了,而认为前面7个包子没有价值。
3、人都是因为痛苦而改变,因为受益而坚持。
4、无论是做产品,还是做企业,在启程之前,我们可能都会特别焦虑:我们起点是不是比别人低?资源是不是没别人好?这都是正常的。但是启程之后,我们就会发现,拉长了时间周期来看,企业的成长速度才决定了一切。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,也是成长速度。